臺積電的美國工廠再遇新問題,專家建議壯士斷臂或是最好選擇
金 玉堂 目錄
臺積電赴美設廠可謂波折連連,最新遭遇的問題則是它與美國工人產生糾紛,以至於它已不再信任美國工人,試圖從中國臺灣引入更多工人赴美,卻又引發了新的問題,這讓臺積電身心俱憊。
據瞭解目前臺積電在美國的工廠僱傭了1.2萬名工人,不過由於對美國工會的不信任,其中三分之二的美國工人都未加入美國工會,這讓美國工會相當憤怒,由此引發雙方的爭執。
臺積電的美國工廠生產線工人也與臺積電從中國臺灣轉移到美國的技術骨幹產生糾葛,美國工人不願接受24小時工作安排,無奈之下臺積電只能讓300名技術骨幹上生產線,而這300名技術骨幹本來以爲赴美是做管理和技術研發工作的,而且他們的收入遠比美國工人低,這自然讓這些技術骨幹不滿。
爲此臺積電計劃再從中國臺灣引入500名工廠赴美,美國工會卻橫加阻撓,認爲這些工人會搶走美國工人的機會,導致臺積電的計劃難以推進,如此臺積電推進美國工廠的量產已陷入重重困難。
詹姆斯对伤病手术保密 新赛季完成三个小目标 提升效率不浪投三分
其實臺積電在美國工廠面臨的因素還不止這些,其中生產成本的大漲讓臺積電非常頭疼,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預計在美國生產芯片的成本可能上漲五成,然而跟隨臺積電赴美設廠的產業鏈人士指出時間提高的成本可能高達4倍。
臺積電赴美設廠本意是爲了討好美國芯片,藉此促使美國芯片交給臺積電更多訂單,然而去年以來美國芯片行業連續衰退,交給臺積電的訂單也在減少,今年二季度臺積電的業績顯示收入已跌穿160億美元,較去年的高峰下跌了一成多,臺積電的芯片產能已出現過剩,這讓臺積電對於繼續推進美國工廠失去信心。
對此業界人士認爲臺積電應該壯士斷腕,停止推進美國工廠,事實上臺積電在美國遭受挫折已不是第一次,1990年代末臺積電就曾在美國設立工廠,但是連續虧損,最終臺積電放棄了美國工廠,有此教訓,臺積電停止推進美國工廠或許纔是最好的選擇。
臺積電自己似乎也對美國工廠不再抱有希望,它已大舉在全球擴張,在日本的10納米工廠已規劃了新的生產線,計劃加大投入;在中國的南京工廠也已推進28納米工藝生產線,顯示出它正積極尋求新的客戶。
近期德國宣佈將爲臺積電提供50億歐元補貼,佔臺積電在德國工廠投資額的半數,而且條件相當寬鬆,這與美國給臺積電的補貼不到臺積電赴美投資的10%相比,無疑凸顯出德國的慷慨,而且美國給出的那點可憐補貼還要求了諸多附加條件。
臺積電如今本就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它在中國、日本和德國的佈局只會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如此情況下捨棄已陷入重重困難的美國工廠項目無疑更是明智的選擇,繼續投資美國只不過是投入鹹水海罷了,或許臺積電真的需要做出抉擇了。